时间:2023年02月09日
在制造业革命来临之际, 中国制造2025 1经问世,引发各界热议。如何正确解读 中国制造2025 ?与德国工业4.0有何不同?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先生就此发表自己看法。新1轮经济发展浪潮下,世界各国都把目标瞄准了制造业,抢先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美国 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计划,日本I-JAPAN战略等等。今年 两会 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 中国制造2025 ,1时间德国 工业4.0 翻版的说法引发热议。
冷静看待 中国制造2025 并不是翻版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新1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1变革的趋势和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中国制造2025 和德国工业4.0都是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某种意义上, 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4.0中间利用技术上殊途同归,但是目的和基础不1样。 欧阳所长强调,德国 工业4.0 目的是为了保持德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和应用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培养新兴市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中国制造2025 的目的是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高效、协同、绿色、安全发展。
两国的产业和技术基础也不相同,我国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落后于德国, 是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领域的逾越式发展,任务比较复杂。 对此, 中国制造2025 提出了实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设备创新5项重大工程,以解决长时间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
理性分析国家战略需要政府正确引导
中国制造2025 ,是我国应对新1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欧阳所长表示,国家战略需要各部委、地方发挥各自部门作用来完成 中国制造2025 的宏观目标。不管是智能制造,还是工业4.0,许多都是模式上的创新,都需要对传统工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各行业已有基础和资源,建立统1的数据平台,政府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管理。
首先,标准化工作先行,政府为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法规的保证。其次,管理层面有机结合政、产、学、研、用,建立各部委之间的调和沟通机制、决策者机制,快速的调动和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资源、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力,买通各行业、企业间的资源协同瓶颈,终实现跨企业、跨领域、跨地域协同制造。后,功能安全与工业信息安全应并重,信息安全保障公道有度。基于风险分析,我国工业进行安全建设与信息化,但在工业领域不把信息安全极端化。
除此以外,欧阳所长认为,政府还应当加强工业宽带技术设施对应顶替78个进口牌号的建立,工业宽带的技术要求应提出来:如交付时间、端节点数、基本网络拓扑、端节点间交换机数、RTE吞吐量、非RTE带宽、时间同步精度、非时基同步精度、冗余恢复时间等,加强新生产模式人员的知识培训、互联网经济下智能制造监管体系等等。 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智能制造或工业4.0,才是有序的、高效的、可延续的 。
公道鉴戒ITEI助力标准化的实行与推行
标准化是确保智能制造依照高效、协同、可延续正确轨道发展的重要支持与抓手。今年,工信部主推标准化与30个示范利用工程;科技部 1035 计划重点是智能制造、关键零山东思达高科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立式刹车片剪切实验机、卧式刹车片剪切实验机部件,通过标准化推动基础制造能力提升和可延续发展;国家质量监督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把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0的国际标准化合作放在重要位置。 目前,我所ITEI作为工信部成立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的两家支持单位之1,正联合相干单位全面梳理现有标准、搭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框架。
IEC/TC65是智能制造、工业4.0国际标准化的核心组织,ITEI作为IEC/TC65标委会秘书处单位,屡次应邀参加中德标准化合作以致有的用户抱怨仪器有问题会议,前后派遣多名专家参加IEC/TC65/WG16进1步下降污染数字工厂工作组、IEC/SMBSG8 工业4.0智能制造 战略工作组和IEC/MSB 未来工厂 白皮书项目。 德国计划通过新技术发展技术地位,斟酌问题和体系计划比较全面,有些地方是值得我们鉴戒的。
冷静思考,保持平常心,鉴戒共性利用技术,基于我国自有的基础、管理体系、生产体系,分析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瓶颈、道路、线路图和发展方式,这是目前我们所做之事。 欧阳所长后总结道, 我们相信,未来将是中国具有工业4.0,而不是4.0具有中国!!
友情链接
LINKS